陶瓷纖維異形件的原料以 “陶瓷纖維棉(主體)+ 粘結劑 + 添加劑” 為主,不同原料比例直接影響產品的耐高溫性、強度與成型性。陶瓷纖維廠家為大家介紹了其詳細的原料配比,具體內容如下:
  1.選型與摻混比例:按溫度需求定 “核心成分”
  陶瓷纖維棉按材質分為普通硅酸鋁纖維棉(長期使用溫度≤1260℃)、高純硅酸鋁纖維棉(≤1350℃)、含鋯硅酸鋁纖維棉(≤1430℃),需先按使用溫度確定棉種,再控制摻混比例:
  (1)單一棉種配比:若用于 1200℃以下窯爐內襯,可 100% 使用普通硅酸鋁纖維棉;若用于 1300-1400℃高溫場景,需 100% 采用含鋯纖維棉,避免溫度超標導致纖維軟化;
  (2)混合棉種配比:對強度要求高但溫度不高(≤1200℃)的場景,可按 “普通纖維棉 70%+ 高純纖維棉 30%” 摻混,既保證耐高溫性,又提升纖維交織強度;
  (3)雜質控制:原料中雜質(如氧化鐵、鈣鎂化合物)含量需≤3%,雜質過多會降低異形件的抗熱震性,可通過磁選機去除金屬雜質,確保纖維棉純度。
  2. 粘結劑添加比例:平衡強度與耐高溫性
  粘結劑可提升陶瓷纖維異形件的成型強度,但添加過多會降低耐高溫性(有機粘結劑高溫下易碳化),需控制添加量:
  (1)有機粘結劑:適用于成型難度大、常溫強度要求高的異形件,添加比例為纖維棉質量的 8%-12%,若超過 15%,高溫下會產生大量煙氣,且殘留雜質影響隔熱性;
  (2)無機粘結劑:適用于高溫場景(≥1300℃),添加比例為 5%-8%,雖常溫強度略低,但高溫下無碳化,且能形成陶瓷相增強結構;
  (3)混合粘結劑:對常溫易搬運、高溫無碳化的需求,可按有機粘結劑 4%+ 無機粘結劑 3%混合添加,兼顧成型性與耐高溫性。
  3. 添加劑配比:針對性解決生產痛點
  根據生產或使用需求添加少量添加劑(占比≤3%),優化產品性能:
  (1)增塑劑(如聚乙烯醇):添加 1%-2% 可提升原料可塑性,方便復雜陶瓷纖維異形件(如多曲面密封環)成型,避免脫模時開裂;
  (2)抗收縮劑(如氧化硅微粉):添加 0.5%-1% 可減少燒結時的收縮率,將尺寸偏差控制在 ±0.5mm 以內,適合對尺寸精度要求高的異形件(如精密窯爐內襯);
  (3)分散劑(如六偏磷酸鈉):添加 0.3%-0.5% 可讓纖維棉在料漿中均勻分散,避免局部纖維團聚導致強度不均。
  陶瓷纖維異形件的原料配比,沒有‘固定模板’,需結合實際需求動態調整。企業可建立 “參數 - 場景” 匹配表,記錄不同使用場景(如 1200℃窯爐內襯、1400℃管道密封)對應的原料配比。